close

Q3賺瞭10個億 但京東為何台中抽化糞池不公佈GMV瞭呢?

摘要:

京東雖然盈利瞭,三個月賺瞭10億元的利潤,但如果真想形成BATJ的格局,與阿裡、騰訊、百度平起平坐,京東還需要佈一個更大的局。

千呼萬喚始出來,雙11剛結束,2017年11月13日,京東如期發佈瞭Q3的財報。財報顯示,京東第三季度凈營收為837億元,同比增長瞭39.2%。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10億元,而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(Non-GAAP)計算的話,凈利潤為22億元,同比大幅增長瞭359%。

粗看的話,這份季報真是華麗麗地逆襲瞭,因為今年Q1京東第一次實現瞭3.56億元的凈利潤,但隨後的Q2又轉為虧損2.87億元,如今再度以10億元的凈利潤重新回歸到盈利軌道上來,的確是可喜可賀的事。

盈利對京東來說,是在給美國投資者吃一顆定心丸。因為京東自赴美上市以來持續虧損,何時能實現持續性的盈利,這已是無法繞開的話題。今年以來,阿裡巴巴、騰訊市值相繼創出新高,就連股價表現低迷的百度也出現瞭大幅上漲,京東股價卻從9月份的新高以來,一直處於小幅下挫行情中,與無法持續盈利有一定關系。對於這份財報,外界均豎起瞭大拇指,驚呼劉強東終於要翻身瞭。但驚喜之餘,我們發現,京東對外講的故事變瞭。

GMV增速可能比利潤更重要

賺錢瞭,還一口氣掙瞭10個億,京東大書特書地向外界傳遞這個消息,甚至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22億元利潤來說事,於情於理都不為過。畢竟,無論是京東、投資者還是媒體,太期待京東和劉強東嘴裡的話能成真瞭,何況隻有一個天貓的電商行業是不健康的,京東與天貓抗衡,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壞處。但在這份Q3財報中,我們也發現瞭一些“反常”的地方。

其實,一些嗅覺敏銳的媒體已經發現瞭“異常”,來自於浙商網的一篇標題為《京東Q3財報隱藏史上最低GMV增長 增速故事終結後“早衰”來臨》的文章指出瞭這一點,京東Q3財報第一次沒有明確列出第三季度的GMV數字,隻是籠統地稱前三個季度的GMV總額為9000億元,而且財報還忽略瞭Q3的GMV增速。對比今年Q2的財報,京東詳細披露瞭GMV數據和構成,比如自營業務占1366億,第三方業務占982億,按品類的話,傢電1152億、一般商品1196億,但在剛發佈的Q3財報中卻“含糊”帶過瞭,並未披露詳細數字。

這一點確實有些不太“正常”,按照京東以往的慣例,GMV增速是言必談的一個指標。這麼多年來,京東一直在強調自身交易額的增速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,超過瞭天貓、蘇寧、國美等同行。哪怕不盈利,華爾街的投資者也願意相信一傢高速成長企業的故事。

反而京東濃墨重彩地去強調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盈利22億元,“雪藏”瞭GMV增速,顯然是有“苦衷”的,很可能是增速上不是很理想。根據上述文章提供的數據,按照本季及歷史GMV計算,京東Q3的GMV增速已經下跌到瞭32%,創出瞭京東歷史上的新低。一篇標題為《京東上財季GMV活活多出1000億:統計口徑變化,變不瞭“尷尬”》的文章也給出瞭增幅33.2%的判斷,兩者相差不大。

我們梳理一下京東多年來的GMV數字會發現,2014年的增速高達107%,從那以後掉轉直下,開始走下坡路,2015年是84%,2016年直接跌到47%,如今又滑到瞭32%的低位。如果按時間軸畫一條曲線的話,幾乎是斷崖式的下跌態勢。

而且印象中,前幾年天貓也曾陷入到瞭增長乏力的怪圈,但從去年開始,依靠海外市場和內在驅動力,天貓GMV的增速快速拉升,2017年Q2,天貓GMV增速達到瞭49%,同期京東為46%,最近的Q3財報,天貓GMV增速與Q2持平,仍然是49%。顯然,京東再拿32%的GMV增速出來,就不占優勢瞭,所以反而不如去強調盈利這一點,畢竟當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時,保持盈利也交代得過去。

那麼問題來瞭,對京東來說,究竟GMV的增速和盈利多寡,哪一個指標更重要呢?短期看,投資者對盈利是有訴求的,但長期看,依照劉強東所說的零售業態“規模效應”的鐵律,成本和效率改善的前提就是體量,隻有規模足夠大瞭,未來盈利的空間才會更大。否則一旦增速放緩,整體盤子增長碰到天花板的話,京東的故事就沒之前那麼誘人瞭。所以說,兩者相權,GMV增台中抽化糞池速要比利潤更具看點,隻是這個故事還能不能講下去,已經是未知數瞭。

數據應該更“透明”一些

雖然在財報中,京東針對GMV數據表現得比較“低調”,但618、雙11兩個大促,卻是相當得“高調”。當然,我們必須承認,京東這兩年的發展勢頭很給力,交易額體量上越來越與天貓形成兩極的對壘局面,並拉開瞭與蘇寧、國美間的距離。但即便如此,京東披露的一些數據越來越模糊,也留下瞭一些疑問。

比如上述文章指出,這次披露的Q3財報修改瞭GMV的統計口徑,在本季財報中,京東Q2的交易額是3353億元,但上個季度的財報卻顯示,Q2的交易額是2384億元,兩者差出瞭1005億元,其中的具體原因還不得而知,但應該與GMV的統計口徑改變有一定關系。這樣做給京東帶來的好處就是GMV的數字“虛胖”瞭,更漂亮一些。

再者,剛剛過去的雙11,天貓雙11創造瞭1682億元的交易額,增長瞭39%,京東公佈瞭從11月1日到11日的“下單金額”,為1271億元,貌似看起來兩者差距縮小瞭,但其實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。隨後媒體曝光出的國傢郵政局公佈的2017年雙11全天物流訂單數據側面“反駁”瞭這一數據,數據顯示,總物流單數為8.5億,其中天貓物流訂單數是8.12億,京東等其他平臺則為3800萬。

當然,這個數據上的“出入”得考慮兩個因素,一是京東1271億元的下單金額是11天的總和,並非雙11當天的交易額;二是京東銷售的商品中,3C、數碼、傢電等占瞭較高比例,客單價要高於服裝,所以物流訂單量小一些是正常的。隻不過,即使考慮到這兩層因素,物流單量的差距也不至於如此之大。我們隻能推測,不是郵政局的數據匯總有問題,就是京東交易額存在“瑕疵”。

而數據上“疑點”還體現在其他方面。浙商網的上述文章針對京東618和雙11的數據進行“推演”後發現,今年雙11期間,京東下單金額為1271億元,市場預測京東第四季度的GMV約為2931億元,那麼,京東雙11的GMV能占到整台中通馬桶推薦個季度的43%左右比例,哪怕是雙11有11天的檔期,放到三個月的周期裡,這個比例已經是相當高瞭,甚至有些偏離瞭行業的正常情況。

京東下一步要台中洗水塔突破的兩道坎

那麼,京東GMV增速為什麼會放緩呢?其實一點也不奇怪,當京東交易額基數很小時,保持較高的增速是有可能的,但當年交易額達到上萬億元時,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的難度就大很多瞭。這一點,無論是蘇寧、國美、唯品會,還是規模更大的天貓,都面臨著同樣的考驗,並非集中在京東一傢身上。京東要想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通道上去,靠已有的打法,瓶頸已經很明顯瞭。下一步,京東至少要突破兩道坎。

一是來自於蘇寧、國美等的圍追堵截,雖然在體量上,京東已經遠遠把蘇寧、國美甩到瞭後面,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,線下門店在獲取和轉化用戶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,京東雖然也在加速構建台中通馬桶線下門店,但從投入到產出需要時間。此外,京東去年開始發力服飾時尚領域,吸引更高頻消費的女性人群入駐,直到今天,雖然交易額有所提升,但實際上並未出現質的改變,服飾依然是京東難以突破的天花板。

二是京東繼續增長受限於自身偏小的用戶體量。京東每次發佈財報會公佈用戶數據,剛發佈的Q3財報顯示,截至2017年9月30日,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.663億,較去年同期的1.987億活躍用戶數,同比增長34%。京東幾乎從來不公佈自傢的日活、月活用戶量。因為這個數量級放在國內互聯網圈子裡,與騰訊、阿裡、百度、微博,甚至與搜狗、小米這些二線選手比,都算不上有多大的優勢。用戶體量上的“小”會越來越“捆綁”住京東做大交易額的手腳。

或許京東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瞭。值得稱贊的是,圍繞著用戶和流量的獲取,京東今年還是有很多亮點動作的,無論是與騰訊合作推出“無界零售解決方案”,還是發佈一連串的“京X計劃”,相繼拿下今日頭條、百度、網易、360、搜狗、愛奇藝等互聯網大推廣入口資源,搶占社交、搜索、資訊、瀏覽器、信息安全、輸入法、視頻等各個場景下的流量,這是政治正確的事,動作也很漂亮。

隻不過,這些流量打包在一起,究竟能給京東帶來多快的GMV增速,目前暫時還看不到明顯效果,反而營收成本上的支出壓力加大瞭。京東Q3財報顯示,凈營收為837億元,同比增長39.2%,但營銷成本為33億元,比上年同期的21億元,同比增長瞭55%。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,京東營收繼續增長,需要依靠外部驅動力,營銷推廣費用就會抬高,後者給營收帶來的拉動效應減弱瞭。

京東雖然盈利瞭,三個月賺瞭10億元的利潤,但如果真想形成BATJ的格局,與阿裡、騰訊、百度平起平坐,京東還需要佈一個更大的局,需要在戰略上有更高的視界,而不僅僅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。或許,這才是京東繼續成長所面臨的最大的障礙。



本文來源:鈦媒體

責任編輯:楊倩_NF4425
A4D7D2687E7B2D28
arrow
arrow

    orile68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